主页 > 黄源鹏名中医工作室 >
经典医案

泄泻病(脾胃不和证)验案

患者,李某,女,56岁

初诊日期:2024-9-12

主诉:排便次数多16年

病史补充:反复排便次数多16年,日解2-4次大便,质偏稀,量可,睡觉前后已排便。皮肤易瘙痒,口干喜饮水,烘热汗出,时有烦躁胸闷,寐一般,纳可,小便调。

查体:舌暗胖红,苔薄黄稍剥脱,舌下络脉迂曲,右脉弦微滑,左脉细略弦,沉取双尺乏力。胸腹部无压痛反跳痛等异常。

诊断:

中医:泄泻(脾胃不和证)

西医:腹泻

治法:健脾和胃,渗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珍珠母 30g  炙甘草3g 浮小麦 40g 葛根 20g

桂枝 10g 山药 30g  醋北柴胡 6g 煅牡蛎 30g

土茯苓 15g 莲子 40g 百合 30g 煅龙骨 30g

麸炒白术 10g  炒白扁豆 10g 陈皮 10g

每日1剂内服,共七剂

复诊:2024-10-10 大便次数较前减少,目前1次/日,手足心稍湿冷多汗,口干,纳一般,眠浅易醒,小便调。

体会:本案患者长期腹泻,症状复杂,初步诊断为脾虚湿盛。通过应用健脾和中方,能够有效增强脾胃功能,调和中气,促进水湿代谢,达到止泻的目的。同时,结合温阳散寒方,改善患者手足冰凉、出汗等寒湿症状,体现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患者症状中出现口干、乏力、睡眠不佳,提示气血不足。通过选用四君子汤,既可健脾益气,又能调和营卫,帮助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此方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自愈能力。本案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不可忽视。中医治疗不仅仅是药物的应用,更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中药调理、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能有效促进治疗效果的巩固。

批语:

本案患者经过中医系统的辩证施治,症状逐渐改善,表明中医治疗在慢性腹泻及相关症状中的有效性。应继续密切关注患者脾胃功能与气血状况,适时调整方药,确保治疗的连续性与有效性。同时,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帮助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促进全面康复。建议患者与医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努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