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
患者 李某某,男,48岁
初诊日期:2020-12-15
主诉:反复胃脘闷胀3年,再发1个月。
病史:胃脘闷胀,餐后反食,心烦急躁,咽部有痰,盗汗,寐尚可,偶有烘热感,晨起怕冷,大便日行3次,稀烂,完谷不化,口干。
查体:生命征平稳,舌淡红苔根黄厚腻,舌下脉络二度迂曲,脉细弦数,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软,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
辅助检查:2020-11查电子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HP阴性。。
诊断:中医:胃痞病(肝气犯胃)
西医: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
方药:百合台乌汤加减
百合15 台乌9 萼梅6 三癀各15
川木瓜15 白芍10 浮小麦30 麦冬10
炙甘草6 乌梅10 煅龙骨15 煅牡蛎15
7剂,日1剂,水煎服。
复诊:2020-12-22
药后症减,辰下:进食较多则胃脘闷胀,咽梗有痰,时有嗳气,舌麻,夜间卯时左右盗汗明显,白天进餐时汗出明显,全身烘热感,心烦减,喜叹息,大便日行1-2次,成形偏烂,偶有完谷不化,口干减,舌淡红,苔根黄腻,舌下脉络一度迂曲,脉弦细。
处方:炙甘草10 麦冬10 浮小麦30 茯神15
大枣10 煅龙骨15 煅牡蛎15 白术20
萼梅9 甘杞15 黄精15 石斛10
X10剂,日一剂,水煎日分两次饭后温服
按语:患者胃脘闷胀,心烦急躁,脉弦,考虑肝气犯胃,患者晨起怕冷、大便稀烂,日行数次,伴完谷不化,考虑脾肾阳气不足,患者伴有盗汗、烘热感,考虑伴有阴虚内热,故辨证为寒热错杂,肝气犯胃,急则治其标,故先予百合台乌汤加减以疏肝理气和胃,患者盗汗、烘热,故予养阴清热、收敛止汗方拟牡蛎散加减。患者咽部有痰,伴有餐后反食,考虑胃内食物长期反流导致的慢性反流性咽喉炎,三癀是指鸡骨癀、千根癀、麦穗癀,该三味药是涂福音教授治疗慢性咽喉炎的经验用药,疗效甚佳,故予加入三癀以清热解毒利咽。次诊患者经服用上药后胃脘闷胀明显缓解,大便较前好转,患者目前以盗汗、自汗、烘热明显,结合其舌脉,考虑阴虚内热,故予甘麦大枣汤和龙牡安神宁心、收敛止汗,《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甘麦大枣汤本为妇人脏躁而设,后世多用于阴虚内热,躁扰不安及阴虚盗汗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