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吴耀南名中医工作室 >
经典医案

泄泻病(肝郁脾虚)验案

病例

患者  卢某,男,45

初诊日期:2019-11-22

主诉:反复腹泻2年余。

病史:患者诉近2年来大便日2-3行,质溏,时有大便不尽感,饮食不慎则易作泻,纳少,反复双侧耳鸣,伴轻度听力下降。睡眠时间缩短,多梦。易倦,小便正常。查体:体型中等,面有忧色,舌胖,质淡晦,苔黄腻根厚,脉弦稍数。

诊断:中医:泄泻病(肝郁脾虚)

西医:肠易激综合征     

治法:疏肝柔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化裁

柴胡12g     白芍12g     茯苓15g    炒白术10g 

郁金10g     山药15g     砂仁6g     女贞子10g

甘草3g      当归10g     薏米15g     旱莲草15g

扁豆10g

7剂,日1剂,水煎服。

复诊:2019-11-29

 诉大便转好,较为畅快,未作泻。目前夜寐仍差,口干略苦,仍有耳鸣头晕。舌质晦红,苔黄薄腻,脉弦略滑数。处方予原方去砂仁、薏米、当归,加丹皮9g,山栀9g,薄荷3g

柴胡12g     白芍12g     茯苓15g    炒白术10g 

郁金10g     山药15g     女贞子10g  甘草3g

 旱莲草15g   丹皮9g      山栀9g     薄荷3g

扁豆10g

7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2019-12-06 患者未再腹泻,排便顺畅,睡眠改善,耳鸣头晕缓解。舌质晦红,苔黄薄腻,脉弦略滑。治疗有效,续予原方巩固治疗2周。

 体会:患者大便不实,容易作泻,纳少、苔腻,脾虚夹湿之证,但治疗未必即一味健脾化湿,必须要考虑到肝。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反过来想,见有脾虚,要想到是否并有肝病,肝强科侮土。其面有忧色,情绪压抑,是可能有肝郁之由;而每有寐差多梦,头晕耳鸣,脉象弦为主,均是肝郁见症。故本病人,要重视疏肝,选用逍遥,为疏肝健脾之代表方剂。肝体阴而用阳,疏肝还需注意柔肝,故加二至。二诊,症状减轻,但出现肝火内生之征,故前方去砂仁。当归之温,变用丹栀逍遥以加强清泻肝火。方证相符,故效果好。

批语:脾胃病变,不离于肝。临床上,诊治脾胃病,尤其见有脾胃虚弱之时,不能开手即补。至少需要想到:是否存在肝郁(热、火)?病在气还是在血为主?是否夹杂湿热?等等。必先肝气趋和,郁结解散,气血通和,湿热得清,再能议补益脾胃善后。如此次第治疗,步步为营,方可望良效。否则,补是呆补,往往不能起效,反而壅遏气机,湿热难除,病益难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