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吴耀南名中医工作室 >
学术思想

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研究

张冬英   吴耀南

摘要:目的:探索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10月接收的105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首先征得患者同意后将105例病例按照随机序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3.8%,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干预后自行消失,未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6.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效果良好,基本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HP根除率,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而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藿朴夏苓汤加减;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效果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该菌引起的疾病在消化道系统中较为多见,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其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就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它指的是与 Hp 感染相关的胃黏膜急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1];该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由于西医在治疗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治疗效果常常不甚理想 ADDIN NE.Ref.{6580F0C0-93F0-4BE2-B6F1-999FBFB9B072}[2]。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辨证分型的方法进行对症用药,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我们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05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旨在提高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05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52例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20.5-64.5岁,平均年龄52.36±2.48岁,观察组53例中男32例、女21例,年龄21.5-64.5岁,平均年龄51.24±3.12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制定的关于Hp相关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ADDIN NE.Ref.{6580F0C0-93F0-4BE2-B6F1-999FBFB9B072}[3],胃镜检查及病理切片检查符合胃炎组织学改变,快速尿素酶试验或13C呼气试验检测为Hp阳性,即可诊断为 Hp 相关性胃炎。

1.3中医诊断标准按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慢性胃炎中医诊疗关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辨证诊断标准 ADDIN NE.Ref.{6580F0C0-93F0-4BE2-B6F1-999FBFB9B072}[4]。主症:胃脘痞满或胃脘疼痛;舌质红,苔黄腻。次症:(1)胃脘灼热;(2)口苦口臭;(3)恶心呕吐;大便黏滞;(4)脉滑数。胃镜检查示:①粘液粘稠混浊;②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具备2 项主症加1 项次症,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并结合胃镜象,即可辨为脾胃湿热证。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 Hp 相关性胃炎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湿热证辨证标准;②年龄 18~65 岁;③检查前2周内未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铋剂、抗生素及其他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接受相应的治疗及随访观察。

1.5 排除标准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或病理诊断疑似恶性肿瘤者、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及胃肠道恶性肿瘤者;(2)中医辨证不明确或合并过多兼夹证者;(3)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者;(4)6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并治疗失败者;(5)妊娠或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6)过敏体质或对所用药物过敏者;(7)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研究的受试者 ADDIN NE.Ref.{6580F0C0-93F0-4BE2-B6F1-999FBFB9B072}[5]

1.6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即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国药准字H20061248)40mg/次 餐前+复方铝酸铋颗粒(国药准字H10950319)2包/次 餐前+克拉霉素分散片(国药准字H19990209)0.5/次 餐后+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13020726)1.0/次餐后(青霉素钠皮试阴性后),均为一日两次,连续用药14天。在服药期间减少食用生冷刺激等可能对本次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食物,同时停止服用其他与本病相关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藿朴夏苓汤加减方药组成为:藿香10g、厚朴10g、紫苏梗10g、陈皮6g、茵陈10g、黄芩10g、黄连10g、木香6g、茯苓15g、栀子10g、法半夏10g、白花蛇舌草15g、白豆蔻10g、甘草6g;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药材的加减,如果患者存在胃粘膜糜烂或严重充血的情况,可加入珍珠粉1g、三七粉5g、白芨10g;如果舌苔黄而发腻较为严重可加入瓜萎15g、薏苡仁30g、苍术10g;若大便秘结可加入决明子30g、炒莱菔子15g、生大黄6g;若口渴明显可加入石斛15g、天花粉30g;若呕吐严重可加入生姜6g、竹茹12g;如果患者胃痛严重可加入白芍30g、川楝6g、延胡索12g;如果患者口臭明显可加入石膏25g、知母15g;若患者反酸明显则加入炒瓦楞子30g、煅乌贼骨15g、浙贝母10g;若患者嗳气、腹胀甚可加入青皮10g、大腹皮10g、槟榔10g、;以上药物混合后加水浸泡15分钟后进行熬制,每日两次,每次熬至150-200ml,早晚两次服用,连续用药14天;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

2  观察指标

停药一个月后以13C呼气试验检测Hp清除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计算Hp清除率(Hp清除例数除以总例数,所得数据再乘百分之百即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同时对疗效进行评价,经治疗患者临床胃脘胀闷、胃脘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恢复良好定为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胃胀、胃痛等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同时恢复较好定为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胃胀、胃痛等症状基本未得到改善,同时较治疗前出现恢复的迹象定为无效 ADDIN NE.Ref.{6580F0C0-93F0-4BE2-B6F1-999FBFB9B072}[6];总有效率等于显效例数加有效例数除以总例数,将所得数据再乘以100%即可;同时对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6.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3

3056.6

2139.6

23.8

5196.2

对照组

52

2650.0

1325.0

1325.0

3975.0

/

/

/

/

9.96

P

/

/

/

/

<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3.8%,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干预自行消失,未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n

呕吐

纳差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53

00.0

10.0

11.9

对照组

52

11.9

11.9

23.8

/

/

[WIN7641] /

0.00

P

/

/

/

>0.05

2.3两组Hp清除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高于对照组的76.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情见表3。

表3两组HP清除率比较

组别

n(例)

HP清除(例)

HP未清除(例)

HP清除率[n(%)]

观察组

53

50

3

94.3

对照组

52

40

12

76.9

/

/

/

55.12

P

/

/

/

<0.05

4、讨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在出现该病症后对健康会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不同种类的西药给予等,例如常用的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但因为患者的症状表现多样化及细菌的耐药性,对其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所采取的方法,很难再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喜好高热量饮食,不少人喜食辛辣及饮酒,日久容易酿生湿热,临床中接收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数量较往年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患者病情更加复杂,这无疑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于疗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治疗很难满足临床的需求。此时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对我院2013年5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105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3.8%,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干预自行消失,未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6.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因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主要表现于人体的胃肠道系统,即胃部的溃疡、慢性胃部炎症甚至胃部的肿瘤等。相关研究指出,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相关胃部疾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幽门螺杆菌进行干预,如果可以达到根治则能够明显提高病情的治疗效果,而这一观点在临床中逐步被证实,同时得到广泛的认可[7]。近年来临床在对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情况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常常给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等,本次我们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四联疗法,其中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铋剂、和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即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复方铝酸铋颗粒、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但该类方法使用后有效率也仅仅只能达到80%左右,因此仍然很难成为临床的首选方案。

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首先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根据患者症状在主方剂上酌情加减,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胃脘痛”、“痞满”的范畴,病情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邪气入侵,日久化热,且临床观察,喜食辛辣厚味者更易感染该细菌,故常见类型为脾胃湿热型[8]。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清热除湿、调脾理胃,改善患者不适情况,我们在治疗中使用的藿香、紫苏梗、白豆蔻、法半夏芳香化湿行气;茵陈、栀子、黄芩、黄连清热利湿;白花蛇舌草及黄芩、黄连、栀子还有清热解毒作用,幽门螺杆菌在中医角度看,属于邪毒之气,在此诸药具有类似于西医的抑菌杀菌作用;木香、陈皮、厚朴健脾行气;茯苓健脾、淡渗利湿;甘草健脾、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清热解毒之功。在此过程中我们对患者症状进行密切观察,根据其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药材的加减,从而使药效深入病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本次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虽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药,但不良反应却低于对照组,我们分析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中药方剂配比较为温和,在服用的过程中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刺激,同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周身情况,因此避免患者出现不适,从而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后对于患者除菌抑菌等均具有较好的作用,因此可以提高Hp的根除率,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藿朴夏苓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临床效果良好,基本无明显不良反应,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Hp根除率,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而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07):7-9.)

这里的X20,是以1.9%3.8%算的吗?还是以原来的02.5%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