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斌 连美珠 吴耀南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我们探索釆用耳穴埋豆治疗的治疗方法,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12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2010年至2011年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0例,其中治疗组 60例,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60例中,男22例,女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气犯胃之胃痛临床表现:胃席胀满或胀痛,痛及两胁,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暖气频作,胸闷不舒,夜寐不宁,舌苔薄白,脉弦。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耳穴埋豆治疗:①患者取端坐位,暴露双侧耳部。②向患者解释耳穴埋豆的目的、方法、操作 过程、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③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肝气犯胃型胃痛在耳廓相应部位,另一手持探棒轻巧缓慢,用力均匀的按压,寻找耳穴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治疗点。④取穴肝(耳甲庭后下部)、胃(耳轮角消失处)、脾(耳甲腔的后下方,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的中点)、神门(三角窝内,对耳轮脚上下脚分叉稍上方)、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核对耳穴后,75%酒精消毒。⑤左手固定耳廓,右手取贴有籽的小方块,对准阳性点貼敷好,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每次1-2 min,每日2-3次,留置1-3天,两周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口服胃苏颗粒(主要成分:陈皮、佛手、香附、香様、枳壳、紫苏梗、槟榔、鸡内金等)江苏扬子江制药有限公司,成人一次1包,一日3次,开水冲服,两周一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胃胱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痙愈:症状全部消失,6个月至一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项理化检査基本恢复正常或有好转,参考症状及体征恢复如常人。
显效:主要症候消除,6个月至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査好转,参考症状及体征好转。
好转:主要症候基本消除,6个月至1年内虽有复发,但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査改变不大。
无效:主要症候无变化,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査无改变。
3.2治疗结果:2组治疗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n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60 |
27 (45. 00) |
28 (46. 66) |
5 (8. 33) |
91. 66% |
对照组 |
60 |
21 (35. 00) |
24 (40.00) |
15 (25. 00) |
75. 00% |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肝气犯胃型胃痛属中医“胃腕痛”范畴。《素问》S:“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血证论》曰:"木之性疏泄,食气入胃,全赖木气以疏泄之,而谷气乃化。"胃为水谷之海。生理上,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肝气犯胃型胃痛的病机是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运化失常, 而致"不通则痛”,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病,民病胃胱当心而痛”。《临证指南 医案》指出:“肝为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和胃为主,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
观察结果显示,耳穴埋豆治疗具有方法简便、使用范围广泛、患者无痛苦、无明显不良反应、 经济高效的优点,减少了常规治疗带来的痛苦和潜在的危险,是一种值得推广学习的方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五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13:2.)
吴耀南 黄墩煌
本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市中山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进行中医证型与发病季节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探讨,现报导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收集在厦门地区发病的CSG病例309例,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23例,年龄18~60岁,平均41.25±9.85岁。各组间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第一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二、方法
(一)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CSG西医诊断标准者及中医辨证标准的其中一种证型者;②纳入观察前在厦门居住满1年及1年以上;③观察者年龄范围18~60岁。
(二)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CSG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②符合CSG西医诊断标准,但中医证型两型并见无主次之分或三型并见证型复杂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④不在厦门地区发病的CSG患者。
(三)观察方法
所观察的在厦门地区发病CSG患者不论初发或复发,均以本次就诊的发病时间定发病季节,根据发病季节分为春(立春至立夏前)、夏(立夏至立秋前)、秋(立秋至立冬前)、冬(立冬至立春前)四季;按有无HP感染分为HP(+)和HP(-)。
(四)HP感染的检测方法
对所有病例进行13C呼气试验、或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组织学检查,以上三项检查中,有两项阳性者即判断为HP阳性(HP感染)。
(五)统计学分析
统计资料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非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三、结果
(一)CSG中医证型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在所收集的309个病例中,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者66例,脾胃虚弱型者136例,脾胃湿热型者63例,胃阴不足型者12例,胃络瘀血型者32例;春季发病者88例,夏季发病者61例,秋季发病者46例,冬季发病者114例;HP阳性者216例。详见下表。
证型 |
n(%)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肝胃不和组 |
66(21.4) |
30(45.5) |
10(15.2) |
9(13.6) |
17(25.8) |
脾胃虚弱组 |
136(44) |
47(34.6) |
9(6.6) |
14(10.3) |
66(48.5) |
脾胃湿热组 |
63(20.4) |
6(9.5) |
39(61.9) |
14(22.2) |
4(6.3) |
胃阴不足组 |
12(3.9) |
1(8.3) |
1(8.3) |
7(58.3) |
3(25) |
胃络淤血组 |
32(10.4) |
4(12.5) |
2(6.3) |
2(6.3) |
24(75) |
合计 |
309() |
88(28.5) |
61(19.7) |
46(14.9) |
114(36.9) |
表1CSG中医证型与发病季节的关系[例(%)]
注:经X2检验,各证型总体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各组两两比较,肝胃不和组与脾胃虚弱组、脾胃虚弱组与胃络瘀血组、胃阴不足组与胃络瘀血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0.01<P<0.05),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二)CSG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
详见表1。
表2CSG中医证型与HPP感染的关系[例(%)]
证型 |
n(%) |
HP(+) |
HP(-) |
肝胃不和组 |
66 |
49(74.2) |
17(25.8) |
脾胃虚弱组 |
135 |
82(60.3) |
54(39.7) |
脾胃湿热组 |
63 |
54(85.7) |
9(14.3) |
胃阴不足组 |
12 |
6(50) |
6(50) |
胃络淤血组 |
32 |
25(78.1) |
7(21.9) |
注:经X2检验,各证型总体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两比较,脾胃湿热组与脾胃虚弱组、脾胃湿热组与胃阴不足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将肝胃不和组、脾胃湿热组和胃络瘀血组合并为实证组,脾胃虚弱组和胃阴不足组合并为虚证组,经V2检验,实证组和虚证组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
四、讨论
一般认为CSG的主要病机为肝胃失调、气滞郁热。因饮食偏嗜或不节,损伤脾胃,内生食滞,郁久化热;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木郁化火,横逆犯胃,胆火上乘,内扰于胃;外感六淫之邪,化热内传胃腑,或湿热交阻,困于中焦,均可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但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厦门地区的CSG却以脾胃虚弱型发病人数最多(136/309,44.0%),其次为肝胃不和型(66/309,21.4%),脾胃湿热型(63/309,20.4%),胃络瘀血型(12/309,10.4%),胃阴不足型发病最少(32/309,3.9%)。李东垣将《内经》的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为人赖天之阳气以生,而此阳气须并以脾胃。《脾胃论》曰:“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故九窍不通”。厦门乃祖国之经济特区,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多食肥甘厚腻,饮食不节,日久损伤脾胃;另外,厦门人的生活节奏较快,工作紧张,饮食起居无规律,思虑劳倦过度,容易致肝气郁结,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故5种证型中,以脾胃虚弱型发病人数最多。因此,中医治疗CSG要因人制宜,要重视温中健脾法和疏肝理气法的应用。本研究中,CSG的肝胃不和型在春季发病率较高(45.5%),脾胃湿热型在夏季发病率较高(61.9%),脾胃虚弱型在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83.1%),胃阴不足型以秋季发病居多(58.3%),胃络瘀血型以冬季发病居多(75%)。此结果与张氏的报道不尽一致。春天万物生发,一派勃勃生机,肝气疏泄条达,脾胃之气得以转输,共同完成清升浊降功能,肝与春在五行中均属木,若风气太过或肝火妄行,则克伐脾土,致中州失运,故肝胃不和型在春季发病较高;夏季气候炎热多雨,环境潮湿,湿邪热邪易夹杂致病,故脾胃湿热型发病以夏季最多;与其他季节相比,秋季胃阴不足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此与秋季气候干燥,燥邪易伤津液,津亏则致阴虚,故胃阴不足发病相对较高;冬季气候寒凉,脾失温煦,则中阳不振,春季之初,冬季之余寒犹在,故脾胃虚弱型以冬、春两季为多。冬季脾胃虚弱型多见,脾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不足,而致气虚,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易致血瘀,加之冬季气候寒凉,寒凝则血瘀,故胃络瘀血型以冬季为多见。因此,治疗CSG要因时制宜,春季要注意温中健脾、疏肝理气,夏季、秋季要注意清热利湿,秋燥季节同时要注意养阴益胃,冬季要注意温中助阳,佐以活血通络。厦门地区的CSG病例中,HP(+)的发病情况为: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实证>虚证)。因为厦门为亚热带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夏季炎热,雨水绵绵,气候潮湿,湿、热之邪易夹杂致病,且因厦门特区,经济繁荣,人们多食肥甘厚腻,易酿生湿热,故脾胃湿热型多见。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性黏滞重浊,易阻遏气机,热易耗伤气阴及燔灼腐肉,在疾病表现为病情的缠绵反复;HP活动期胃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这些表现与湿热之性十分吻合。现代研究证实,人群中HP的感染率高,不管症状表现与否,均不易根治,而且容易复发,此与脾胃湿热证胃病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故认为湿热邪气-CSG-湿热证-HP阳性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湿热”既是病因之一,又是病理类型,它适宜HP的生长和繁殖。HP的致损伤机理:一方面产生高活性尿素,HP及其鞭毛破坏胃黏膜屏障而致胃黏膜损伤,此外HP的感染可明显导致胃泌素释放增高,胃泌素可明显刺激壁细胞分泌盐酸,盐酸是典型的致黏膜损伤因子;另一方面可能是胃黏膜在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损害,微需氧环境有利于HP的生长,而HP感染又进一步加重胃黏膜损害,所以HP感染中医学上考虑可归属“邪气”的范畴。脾胃湿热型湿热之邪较盛,正邪相争十分剧烈,是慢性胃病的早中期,胃黏膜常见充血,水肿、糜烂,HP感染率较高;胃络瘀血型为久病入络,正虚邪盛,正不胜邪;肝胃不和型是慢性胃病的较早期,正虚尚不明显,邪气侵犯不深,正邪相争不似脾胃湿热型剧烈,故胃络瘀血型与肝胃不和型HP感染率居中。而脾胃虚弱、胃阴不足时多为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此时正气多虚,邪气不盛,邪正相争不剧烈,则HP感染率较低,胃镜检查多为慢性胃炎静止期,故实证组(脾胃湿热型、胃络瘀血型、肝胃不和型)HP阳性率明显高于虚证组(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P<0.01)。因此,治疗CSG要因地制宜,治疗实证的CSG,要注意酌情使用有抗HP功效的中药,用中药抗HP治疗时,可酌情采用健脾清热利湿药。
(光明中医,2009,24(12):2234-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