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厦门康氏肝病学术流派 >
学术思想

主要学术观点

      康老通过长期的临床探索,从《温疫论》中“温疫四时皆有”、“能传染于人”、“无问男妇老幼皆能发”、“疫邪感受有轻有重”、“从口鼻而入”及“先伏而后行,感久而后病”的描述而感悟,发现肝炎从感染至发病的规律与温疫大同小异,疫毒乃全身感染,“伏邪”含藏于营血之间,以肝脏为主要侵袭的器官。“多气易郁”为肝之特点,由温疫所致肝病属于“因疫而致郁”的疫郁。   
      康老认为肝炎发病初起具有瘟疫的发病规律,即“伏邪里发”,常见传变方式为“表里分传”、“但里不表”、“伏邪不溃”、 “伏邪中溃”、“邪留于肝”,少数为“疫毒内陷”等。康老根据临证肝炎患者的舌象、脉象、症候等特点,对多数急性、慢性、重型、淤胆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等一些疾病的反复探讨、结合对郁证的发病概念与病机演变方式及其演变规律反复观察验证,认为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六郁相因”、“五行相因”的病机演变,除了极少数疫毒内陷营血分、扰及心神而发生肝衰竭者。其中在慢性病毒肝炎急性发作方面,特别重视诱因,借用《瘟疫论》中“伏邪中溃”的概念,即“饥饱劳碌,或焦思气郁,皆能触动其邪,是促其发也……因其伤,故名曰溃”,而阻断诱因在肝炎发作的预防和治疗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康老认识到大部分肝脏疾病在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中,含有郁证的病机演变规律,如:郁证在急性肝炎时呈“气郁与湿热相因”、“气郁、湿热与化火相因”的病机,在急性肝炎向慢性,早期肝硬化时气机郁结、湿热蕴积里证迁延反复,气郁或热郁经化火、熬痰、结瘀,可致肝肾阴虚;也可由湿郁经过痰凝、血瘀,造成肝脾气虚或肝肾阳虚,若失治误治,病情进一步发展,呈“郁滞化火与痰凝血瘀相因”的“六郁相因”常导致“木火自燔,中伤脾胃”或“上干心肺”或“下损肾及冲任”等,由于邪正斗争的反映,反复出现一些兼证,构成“虚实夹杂”,“虚滞相兼”的表现。当肝脾肾功能失调,人体造化之道,生杀之气及传化功能失常,物质的生成变化失却平衡,或又重叠染疫,再受痰瘀病理损伤,又常造成肝炎后脂肪肝,肝硬化及癌变等,似于郁证的呈“五行相因”而“病在于肝,不止于肝”而涉及全身。
      在“肝病疫郁理论”指导下康老创立一系列中药方剂,应用临床防治肝脏疾病,不仅知传防变,并且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